近期,聊城圍繞脫貧攻堅戰役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在光伏扶貧方面找出了一個“以城帶鄉”的新模式。 針對村級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慢、效益少的現狀,聊城充分挖掘和利用機關辦公樓頂等各類可用公共資源,把“光伏全覆蓋”作為脫貧攻堅主攻方向之一,創新走出一條利用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國有、集體單位的建筑樓(房)頂(及相關場所)建設光伏電站,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插花貧困群眾脫貧的“以城帶鄉”扶貧新模式。據統計測算,聊城公共建筑屋頂共可容納裝機容量約200兆瓦,年產生收益約2.3億元,扣除融資成本及運營支出凈收益達7000萬元,可幫扶2.33萬名插花貧困人口實現長期增收脫貧。 據介紹,根據氣象部門數據,聊城市年日照時間為1576小時,日均照射時間為4.32小時,適宜建設光伏發電項目。而且,光伏扶貧項目可一次投資長期受益,并且操作簡單便于維護。以安裝3千瓦光伏設備計算,設備投資2.3萬元左右,建成并網后每戶每年可發電3000度,獲取收益約3000元,發電期可持續20—25年,既是清潔能源工程,也是長效扶貧工程。光伏扶貧產業還可與其他扶貧產業充分結合,形成“光伏+養驢”、“光伏+食用菌”、“光伏+油用牡丹”等模式,既能自身產生收益,又能帶動其他扶貧產業發展。 為此,聊城市委、市政府將面積達300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屋頂納入扶貧視野,將公共建筑屋頂“光伏全覆蓋”作為解決插花貧困人口增收的有效措施,實施了光伏扶貧“以城帶鄉”模式,重點扶持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扶貧工作重點村;重點扶持無勞動能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著力增加貧困人口資產收益。 市級專門成立了由扶貧、發改、財政、國資、安監、規劃、電力等職能部門組成的光伏扶貧項目推進領導小組,以及市公共建筑扶貧光伏電站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光伏扶貧工作;各縣(市區)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配合市級工作開展。先后召開了全市光伏扶貧座談會、全市光伏扶貧工作推進會等多次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與此同時,把光伏扶貧工作作為全市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月度考核范圍。市扶貧辦制定了考核細則,重點對各縣(市區)新發展光伏數量、并網帶動效果等情況進行考核,各縣(市區)按時上報光伏扶貧進展情況,并計入年終考核總成績。同時,加強了光伏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和審計督查,堅決查處光伏扶貧工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 目前,59.4千瓦的市委辦公樓光伏扶貧電站、70千瓦的市質監中心光伏電站、27.4千瓦的市行政服務中心光伏電站、19.2千瓦的光岳賓館電站等總容量13.3兆瓦的市級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開發區、東阿、茌平、臨清等縣(市區)總容量43.4兆瓦的縣級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其余光伏扶貧電站正在規劃、立項、建設中。待全市公共建筑屋頂分散式及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建成后,光伏扶貧“以城帶鄉”模式將延伸帶動4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