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完善“漁光一體”運行機制。建議國家和地區能夠與本地實際特色結合,不拘泥于傳統模式,創新為先,聯合相關行業龍頭企業,明晰政策邊界,直接投資或導入“PPP模式”(公私合伙制),建設一批“漁光一體”的示范型工程項目。
近年來,有關光伏產業的政策頻出。相關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及主管部門對光伏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2014年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僅完成了2.52GW裝機容量,與8GW的預期目標相去甚遠。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讓光伏走進漁業,提速“漁光一體”是我國光伏產業在未來“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發展方向。
首先,應加大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議國家農業、國土、能源等相關部門,聯合牽頭并針對“漁光一體”項目實施中的土地使用性質問題形成指導性意見,對開展漁業生產和光伏發電的魚塘進行備案并視為農用地范疇,促使漁業生產和光伏發電兩不誤,從而解決“漁光一體”項目實施時在土地使用中的瓶頸問題。同時,針對確權的農民個體土地,需要盡快完善土地流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土地流轉中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特別是明確土地流轉的自主權力,允許百姓和企業直接進行流轉對接。
其次,不斷完善“漁光一體”運行機制。建議國家和地區能夠與本地實際特色結合,不拘泥于傳統模式,創新為先,聯合相關行業龍頭企業,明晰政策邊界,直接投資或導入“PPP模式”(公私合伙制),建設一批“漁光一體”的示范型工程項目。與此同時,在充分考慮政策允可并兼顧光照、土地資源條件的前提下,建議簡化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審批流程,并通過市場化機制保障農民持股增收,參與項目建設、后期維護等利益分享,提高廣大農民流轉魚塘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第三,加大國家層面的“漁光一體”研發投入。建議可由有資質的企業、國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聯合組建研究小組,聯合攻關制約“漁光一體化”發展的眾多問題,建立示范試點基地,國家進行研發資金扶持,以真正解決該模式在實際運行中遇到的困難和技術瓶頸,從而形成政府、企業上下協同與合力,確保我國“漁光一體”發展模式無論在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三農”問題解決、老百姓致富增收,還是我國能源安全及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早見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