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美的格力再起戰火 格力商業誠信連遭拷問 |
(時間:2010-6-4 9:58:41) |
當美的與格力共同占據中國空調市場50%以上的份額之后,空調業“雙寡頭”競爭格局正式形成,這兩家巨頭之間的爭霸戰也愈發激烈。這樁又由格力挑起的官司,距離讓其出盡洋相的“格力廢標門案件和解謝幕”尚不足月。 當美的與格力共同占據中國空調市場50%以上的份額之后,空調業“雙寡頭”競爭格局正式形成,這兩家巨頭之間的爭霸戰也愈發激烈。 隨著5月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審的一樁訴訟案件,美的、格力之間再起戰火,并成為新聞媒體與消費者新關注的焦點。 庭審中,格力以“反對不正當競爭”為由,將美的告上法庭。格力稱美的在安徽省廣泛散發攻擊格力空調產品的書面彩色宣傳單,但是,在庭審中格力卻拿不出任何有效證據。 這樁又由格力挑起的官司,距離讓其出盡洋相的“格力廢標門案件和解謝幕”尚不足月。 熱衷于借訴訟案件打壓同行并抬升自己,已經成為格力的慣用伎倆。某空調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合肥打這樁官司,是格力為了在2010空調冷凍年度(從上年8月1日到當年7月31日)剩下的兩個多月銷售旺季中爭搶市場份額的一次商業炒作行為。” 商業誠信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和靈魂。然而,一連串的惡意炒作,使得格力這個空調巨頭的商業誠信連遭拷問,其社會責任感也備受質疑。 格力廢標案撤訴內幕 對于5月19日在合肥開庭的官司,格力其實并不關心輸贏結果。畢竟,只要能夠通過炒作來提高知名度和打擊同行,格力就達到了目的。一年多來,由格力引起的廢標門案件炒作得沸沸揚揚,格力也因此出盡了風頭。 格力廢標門案件起因于2008年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的一次空調政府采購招標。美的的一家中央空調代理商成為最終中標者,它報價為2151萬元,與躊躇滿志參與投標的格力所報出的1707萬元相比,要高出400多萬元。 采購人番禺中心醫院的廢標理由為:廣州格力不符合要求招標文件中有星號標記的內容(一些具體的技術參數),不應中標。不服氣的格力先向番禺區財政局投訴,再向廣州市財政局提起政復議。在一直未得到滿意答復后于去年11月2日將處理二次投訴的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 義憤填膺的董明珠為此事還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當面告狀稱:“我的質量完全可以達到,超過我的價格可以說完全不合理。”董明珠認為采購人做出了錯誤決定。 要強的董明珠對格力打贏“廢標門”官司本已相當有信心,不斷地在起訴廣州市財政局。不料在今年4月下旬,格力廢標門案件進展形勢突變,急轉直下。 一切早有預謀。鋪墊過后,格力立刻為自己找了個臺階下。4月28日,由廣州市中院出面調解后,格力與被告方廣州市財政局達成和解。格力最終決定撤銷包括行政和民事在內的所有訴訟。 5月19日,谷遼海對媒體稱,已收到了廣州市中院的撤訴裁定,預計廣州市荔灣區法院的撤訴裁定也即將到達。至此,喧囂多時格力廢標案戛然而止。 一年半以來,格力總裁董明珠扮演了“推動政府陽光采購”的斗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各種場合卻肆意抨擊政府和同行企業,無理取鬧,其實對公眾來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生意應以誠信為本。而格力在廢標門案件中扮演小丑角色的同時,也拋棄了公眾企業應有的誠信與尊嚴。 世界名牌炒作遇挫 更加值得可笑的是:在合肥的這起官司的訴狀中,格力又自稱“世界名牌”。很顯然,格力絲毫沒有汲取教訓,因為從5月初起格力自我吹捧為“世界名牌”的廣告在某些電視臺和門戶網站已經悄然變臉,“世界名牌”字樣難覓蹤跡。 “世界名牌”在標榜品牌知名度的同時,卻為格力引來了諸多煩惱:洛陽、武漢等多個城市的消費者目前正在與格力對簿公堂。 雖然格力曾經被授予“中國世界名牌”這個稱號,不過,在去年5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評價機制改變”為由廢止了《關于開展中國世界名牌產品評價工作的通知》(國質檢質[2005]95號)。 一位律師認為,既然“中國世界名牌”的相關評價文件被廢止了,那如果格力還繼續在市場銷售中使用此稱號,肯定是不合理的。格力在合肥開庭審理的官司中,竟然又自稱“世界名牌”,這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事實上,目前格力灰溜溜地將“世界名牌”這4個字從一些廣告片中撤掉,也證明了心虛的格力開始面對現實,反省其“缺乏誠信”的虛假宣傳之舉。 格力增長緩慢 一連串的訴訟案和炒作的背后,體現出了格力業績增長乏力的無奈。 近日,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家中國最大的白色家電上市公司紛紛公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美的(000527.SZ)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居首,高達249.29%;海爾(600690.SH)凈利潤同比增長156.69%;而格力(000651.SZ)的凈利潤僅增長15.30%,遠遠落后于同行企業。 同時,格力2010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僅為102.27億元,明顯低于美的的155.41億元和海爾的133.13億元。 今年初以來,美的憑借高效節能、超靜音的全系列空調產品和扁平化的銷售渠道變革,在空調市場咄咄逼人,搶走了格力不少份額,使得格力多年所占據的“空調龍頭”寶座岌岌可危。海爾則大力推行自主經營體,通過打造權責利一致的機制,實現了人單合一的商業模式,有效地提升了銷售額。然而,與美的、海爾相比,格力在商業模式、渠道架構和產品技術上并沒有什么創新,導致其業績增長緩慢。 格力多年來引以為傲的渠道優勢已經被美的迎頭趕上,在增長勢頭最快的變頻空調市場又被美的搶走了市場先機,在這種情況下,不甘心將空調霸主地位拱手相讓的格力,依靠一連串的訴訟案件來自我炒作、博得出位,是一種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無奈之舉。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