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全國13個省市為我國首批低碳試點省市 |
(時間:2010-9-19 17:28:17) |
8月1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2010年,1587號,以下簡稱《通知》),確定13個省市為我國首批低碳試點省市!锻ㄖ窂娬{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體制機制,主張各省市從實際出發,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 5省8市入選低碳試點 五項內容已公布 根據《通知》,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八市被列為低碳試點省市。試點省市要建立由主要領導負責抓總的工作機制,同時發展改革部門也要負責做好相關組織協調工作。 《通知》稱,低碳試點地區將承擔以下五項具體任務:編制低碳發展規劃、制定支持低碳綠色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以及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巡視員孫楨表示,“國家發改委現在沒有對試點地區制訂優惠或補貼政策,我們主要是對實施方案提出指導意見,具體的操作還是由地方來實施! 據了解,試點省市需在8月31日前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低碳試點實施方案。 試點省市已啟動低碳行動 據了解,目前還沒有試點地區對外公布其完成方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保定市的低碳城市發展規劃已經成型,不日即將發布。杭州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杭州正在抓緊編制《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建設規劃》,日前已完成前期調研及初稿撰寫工作,下一步將充分征求意見,并召開專家評審會,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報市低碳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審定。 “目前我們的方案還在討論中,沒有最終確立下來,現在不太方便向外界透露!边|寧省發改委氣候處處長呂鵬表示。 盡管如此,試點省市還是從一些行動中透露了相關信息,例如:重慶市發改委稱,為推動低碳經濟,重慶市將發展能源生產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LED產業、風電裝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建設節能產業等7大新興產業,預計到2015年,7大新興產業的產值可達1.2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重慶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比2005年降低40%以上。 云南省發改委主任米東生此前也曾表示,云南準備大力發展碳匯林,今年將完成6000萬畝的低碳匯林改造工作。云南確定到201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在53%以上,林業總產值超過600億元;到2020年云南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并保持在56%左右,林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此外,云南還將調整化石能源結構,發展相關的低碳產業。 入圍關鍵詞:特色、基礎、平衡 去年11月,國務院提出了我國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此后,各地紛紛主動采取行動落實部署。許多省份都提出了低碳發展的戰略,一些省市還主動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低碳試點的申請。一位不愿具名的試點省市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很多省市都遞交了申請報告,競爭還是存在的! 那么,國家發改委是如何確定試點省市的呢?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克雋表示,發改委在選試點地區的時候會綜合考慮,“確立進入試點的省市都各有特色,比較具有代表性!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表示,綜合來看,發改委選點應該考慮了以下因素:首先,申請省市采取低碳發展的積極性。“一些省市非常積極,相關的材料準備得十分充分,這對申請是很有益處的”;其次,申請省市的自身條件。據王毅透露,某些省市很早就著手低碳發展研究和規劃工作,并完成了一些研究項目和報告,有的甚至已經部署了相關的低碳工作,基礎比較扎實;最后,試點的區域平衡問題!皬脑圏c省市的名單可以看出,它們的情況都不太一樣,而且從地域分布上來看,東西、南北的省市都有,有利于總結經驗和路徑! 專家建議目標制定不宜過高 相關專家表示,低碳試點申請成功并不是結果,而只是一個開始,試點工作還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姜克雋提出,首先得明確“低碳”的含義。關于低碳,中國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通常所說的低碳是指碳排放總量趨低。姜克雋認為,應將低碳城市與低碳行動城市區別開來:低碳城市是指碳排放量在既定指標內的城市。而低碳行動城市則是向低碳方向努力,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城市,其碳排放總量也許很高,但較之前有所進步。試點省市應明確自身低碳的定位。 王毅指出,目前在國家層面的碳強度目標落實及措施方面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和宏觀規劃,故而地方在實施規劃時會有難度,需要綜合考慮。此外,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對于地方而言也是一大難題!澳壳疤寂欧帕恐饕歉鶕茉唇y計等測算出來的,因此,需要完善相關統計體系和加強地方能力建設! 針對種種情況,專家都表示各省應從實際出發,開展低碳試點。姜克雋建議各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經濟結構,發展低碳產業,并引進一些新的能源利用項目。王毅建議低碳目標制定不宜過高,以降低碳強度為核心,從最優先和雙贏的行動開始,踏實地走出每一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戴亦欣表示,從嚴格意義上講,新能源產業本身不能保證在生產的過程中減少碳排放。但是,生產和推廣使用新能源產品,有助于形成低碳社會的氛圍,長此以往可以改變居民的消費觀念。關鍵是要結合城市發展的具體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產業規劃和產業設計,合理設計是否引入新能源產業以及引入的規模。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