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減排 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 |
(時間:2014-12-24 9:22:47) |
“新常態”背景下,陜西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綠色發展,節能減排呈現喜人態勢: 節能晴雨表由“紅”轉“綠”。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各地區今年1—10月節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晴雨表,其中陜西能耗強度降低進度預警從一季度最嚴峻的紅燈,到半年和前三季度的黃燈,終于在1—10月的晴雨表上亮起了綠燈。這在榜單中并不多見。 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根據國家核定,2014年1—6月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較上年同期下降3.50%,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133%;氨氮下降3.58%,超額完成79%;二氧化硫下降0.94%,超額完成88%;氮氧化物下降7.79%,超額完成30%。 成績得益于陜西省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形成,鐵腕治污持續推進: ——嚴把項目關。 省工信廳牽頭淘汰落后產能,在提前兩年完成國家“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后,今年又淘汰鋼鐵132萬噸、水泥189萬噸、鐵合金4.4萬噸、電石7.5萬噸。陜西能源化工企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如陜煤化集團陜化公司老合成氨系統、咸陽市氮肥廠等高能耗裝置先后淘汰停運。此外,關中地區嚴控新建火電、鋼鐵、水泥、傳統煤化工等建設項目;對環保措施不完善的50個項目直接退回,對不符合要求的11個項目暫緩審批。 推陳的同時也在不斷出新。隨著三星電子、美光半導體等高科技項目的落戶投產,全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5月9日,韓國三星電子10納米級閃存芯片項目在西安竣工,同時建設的封裝測試工廠也有望在今年末建成,從而構筑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生產鏈。三星項目落戶后,已吸引了包括美國空氣化工、日本住友、韓國東進世美肯、華訊微電子等一大批國內外企業的到來。預計項目今后將帶動160多家配套企業相繼入駐。 ——突出“減煤”。 省發改委牽頭落實關中地區1000萬噸燃煤壓減任務,通過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技術改造、重點企業壓減、清潔能源替代等措施,1—10月,關中地區靜態削減煤炭消費量476萬噸,抵消新投產項目煤炭增量后,動態削減煤炭249萬噸,消費總量下降3%左右,首次實現負增長。 6月4日,隨著一聲令下,銅川公交公司的一臺燃煤鍋爐煙囪被吊起,鍋爐被割裂拆除。按照“產煤區不燒煤”的思路,銅川市“煤改氣”步伐走在了全省前列。 不用煤,改用天然氣。今年以來,“煤改氣”項目全面提速,1—10月,全省拆除燃煤鍋爐2130臺,合計6338蒸噸,超額完成了1172臺的年度淘汰任務,淘汰進度處于全國前列,其中寶雞、咸陽等城市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與此同時,全省天然氣消費量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2%,其中關中地區消費24.2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6.4%,替代煤炭消費63.5萬噸。 ——突破技術瓶頸。 “借神木蘭炭,還北京藍天!”今年,神木蘭炭被飽受霧霾困擾的北京市列為優質燃煤替代品種,標志著榆林蘭炭產業找到了走出困境的突破口。 曾經是污染“黑戶”的蘭炭一次次的升級換代后形成了蘭炭型煤。科技創新極大地提高了蘭炭生產企業的生產積極性,目前多條生產線已建成投產。今年,神木蘭炭首批可進京12萬噸左右。 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今年陜西在煤化工領域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除蘭炭外,還成功開發了數條煤制油工藝技術線,目前,2個示范項目已建成運行,6個項目正在建設或即將開工。技術革新還延長了煤化工產業鏈,由原來以甲醇等初級產品為主,逐漸向產業鏈高端發展。比如今年相繼投產的榆林云化綠能公司利用甲醇和二氧化碳生產碳酸二甲酯;延長中煤榆林能化和中煤榆橫180萬噸/年煤制甲醇、60萬噸/年烯烴項目,在消耗同樣煤炭資源總量的情況下,進一步拉動萬元GDP能耗降低。在石化企業,通過實施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實現工業余熱、余壓及廢氣回收利用。如硫酸企業利用鍋爐廢熱發電,降低成本,減少“三廢”排放,全面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國五油汽油、柴油全面推行,機動車污染管理不斷加強……隨著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倒逼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省經濟運行質量也將進一步提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