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數字化監管平臺成為節能“奇兵” |
(時間:2013-6-18 10:19:00) |
建設數字化感知能源監管平臺,實現對公共機構能耗分戶、分項計量;大力推廣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從源頭上節能減排;實施用水用電等流程再造,推動節能降耗和循環利用……去年以來,江蘇以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為抓手,推動公共機構節能降耗工作在不同行業扎實推進。 在示范創建中,信息化技術廣泛運用,成為機構節能的“奇兵”。2010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著手建設“數字化校園能源監管平臺”,采用實時通訊和數據采集技術,通過校園網隨時隨地對用水、用電情況進行監控和管理。 監管平臺通過對計量數據的分析,發現問題,掌握規律,將水耗、電耗分析和水效、電效分析落到實處,挖掘節能節水潛力。據統計,2006年—2011年,該校年總用水量從55萬噸下降到40萬噸,再生水利用從零上升至年7萬多噸。年生均用水量從52噸降至27噸,用電量從436千瓦時下降為348千瓦時,用氣量從43立方米下降為32立方米。目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成為節水型高校、低碳綠色校園的典范。 2011年,無錫市市民中心建成“數字化感知能源監管平臺”,不僅能夠實現公共機構能耗分戶、分類、分項計量,還能實時監控各項能耗數據,并且可以對電能和VRV空調進行遠程遙控調節。還可以及時發現和避免“長流水”“長明燈”“無人空調”等浪費現象,2012年比上年節電15%、節水26%。 醫院等場所人員繁多,用水用電的環節也多,進行技術改造和優化管理是節能的必然要求。在江蘇省中醫院,水龍頭的水不是嘩嘩流出來,而是噴出來的。原來這里的水龍頭上安裝了節水器,水流減少壓力增大,不僅沒影響使用效果,還節水30%—50%。 “節能無處不在,一個小小的細節改動,就能節約大量資源。”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虞玉津說,這些技術改造并不復雜,只要堅持做就有效果。以前白白排放的中央空調冷凝水,如今收集后略微加熱即可供浴室使用,年節省水電及燃料費超過百萬元。最近,醫院正在組織相關人員研究如何將電梯產生的機械能轉化成電能,供電梯間的空調使用。 江蘇省中醫院具有洗澡功能的衛生間有1000多個,大量的患者陪同、探望人員用熱水洗澡、洗衣服,難免造成浪費。醫院經過調研,于2009年投資40萬元安裝了智能熱水控制系統,住院病人每人一卡,每天充值半小時,使用后當年全院用水量同比下降約10%。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