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科技部、財政部等八部門編制下發了《“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2007年以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安排的681個項目可形成255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各級政府引導的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可形成6000多萬噸標煤的節能能力。
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是《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的重要內容,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是實現“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約束性目標的重要措施。通過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十一五”期間,預計可實現節能2.4億噸標準煤(未含替代石油),對實現“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目標的貢獻率近40%,對實現“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將發揮重要作用。
這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主要包括:
———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
2007年以來,國家安排資金10億元,支持了130個節能改造項目,可形成節約41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節能效果顯著。在采用高效燃煤工業鍋爐系統替代低效鍋爐,以及建筑、有色、化工等行業采用節能型隧道窯技術、蓄熱燃燒技術、三廢混燃技術實施節能改造等方面,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取得較大進展。
———區域熱電聯產工程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熱電聯產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5年至2007年,全國新增熱電聯產裝機約為5300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火電裝機的近四分之一。到2007年底,我國熱電聯產電站運行規模約為10100萬千瓦,是2004年的2.4倍,三年翻一番。熱電機組占全國裝機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由2004年的10.9%上升到2007年的14.2%。近年來一批20萬、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的投產,改變了長期以來以13.5萬千瓦供熱機組為主的供熱裝機結構。
———余熱余壓利用工程
在建材行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鋼鐵、有色行業高爐、轉爐、焦爐煤氣回收利用技術和干法熄焦技術等節能改造方面,余熱余壓利用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
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是緩解我國石油供需矛盾、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措施。國家提出在2010年實現節約和替代石油3800萬噸的目標。2007年,國家支持了利用廢棄動植物油及邊腳料制生物柴油技術,以及鍋爐氣化小油槍及水煤漿代油等節能改造。先后安排資金7390萬元,支持了12個示范項目,可形成節能能力約43萬噸標準煤。
———電機系統節能工程
國家規定在“十一五”期間使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提高2個百分點,形成年節電250億千瓦時節能能力。2007年以來,國家重點支持了利用變頻調速、無功補償、DCS控制等技術、改造風機、水泵及電機等高耗能設備,優化系統運行等方面的電機系統節能工作,國家安排資金2.4億元,支持節能技改項目46個,可形成1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能量系統優化(系統節能)工程
初步估計,“十一五”期間推行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可挖掘節能潛力800多萬噸標煤。2007年以來,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能量系統優化工程的組織實施,重點支持了用能工藝系統優化、能量梯級利用及高效換熱,發電機組流通改造,離子膜電解槽改造,工業生產中三廢(廢氣、廢渣、廢灰)資源利用等。國家安排資金14億元,支持了200多個節能技改項目,可形成64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建筑節能工程
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情況成效顯著。截至2007年10月,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比例為9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比例為71%,分別比2006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
啟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程。2007年安排補助資金9億元,用于改造計劃等基礎工作。部分地區率先開展了一批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試點工作。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進展較快。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7億多元,支持了三批212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推廣項目的實施。截至2007年底,各地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達到7億平方米,淺層地能應用面積近8000萬平方米。
一批先進適用的新型墻體材料技術與裝備得到廣泛推廣應用。2007年,全國新型墻體材料產量達3850億塊標準磚,占墻體材料總量的46%,全國城鎮建筑采用新型墻材的建筑面積已占建筑總面積的57.6%。
———綠色照明工程
2007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大宗用戶每只高效照明產品,中央財政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30%給予補貼;城鄉居民用戶每只高效照明產品,中央財政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50%給予補貼。
2008年4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全國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會議,啟動5000萬只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作。2008年,北京市通過落實國家、北京市、區縣三級財政補貼,在城四區居民家庭中推廣“一元節能燈”500萬只,計劃三年內全市基本實現綠色照明。
———政府機構節能工程
中央國家機關實行節能改造,開展了空調、照明、鍋爐系統節能改造,推進了能耗分項計量和統計工作。截至2007年10月底,中央國家機關辦公區共更換非節能燈具43.3萬余只,實現了節能燈使用率100%。同時,中央國家機關共有2100人次接受了節水、照明、灶具、鍋爐等節能技術系統培訓。
————節能監測與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2006年,國家安排資金6260萬元,支持了中西部20個節能監測(監察)中心能力建設。2007年,國家又支持了8個東部地區節能中心的能力建設。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視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能力建設,目前已基本落實了配套資金,完成了儀器設備采購、流動實驗室建設和監察(監測)用車購買,建立了能源管理信息平臺,對節能監察(監測)人員進行了系統的業務知識培訓等。
在資金方面,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所需資金主要靠企業自籌、金融機構貸款和社會資金投入解決。為調動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對節能項目投入的積極性,加速推進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加快高效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快形成穩定的節能能力,“十一五”期間,國家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中的重點項目和示范項目及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