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公眾檢舉揭發各種各類的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18日召開的第四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上對奧運環境作出評價的同時表述了這樣的觀點。他表示,環境保護部將健全環保公眾參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為各種社會力量,包括國內力量和國外的力量,參與中國環境保護搭建平臺。
奧運結束后,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的空氣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對此,周生賢給出的數據是,北京市奧運會結束以后,國家連續推行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措施,北京奧運會結束到昨天,只有一天有輕度污染,其他的空氣質量都合乎標準。
據周生賢介紹,從自然條件看,北京群山環繞,西望太行,北靠燕山,大氣流動,與曾經發生公害事件的城市有著驚人的相似。周生賢認為,北京奧運會的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個值得研究和借鑒的案例。
“有的人也有偏見,認為我們采取的措施,以臨時的為主,主要是為了應對奧運會。”對此,周生賢的看法是,其實不然。他說:“我們在舉辦奧運會的時候,指導思想一開始就十分清楚,我們對環境質量的保障既考慮到奧運會期間對環境的需求,更從長遠考慮到,北京市民以及周邊地區群眾對環境的需求。”
周生賢認為,奧運會為環保工作開啟了一個新時期,“新時期的環境保護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為此,周生賢提出,強化社會監督,公開環境質量,環境管理企業環境行為對涉及公眾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或者社會參與等形式聽取群眾的意見,接受輿論的監督。同時,將加強基層社會單元的環保規律,把環境保護作為社區、村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引導和動員廣大公眾參與環保工作,使每個公民在享受環境權益的同時,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法定義務。
第四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是由環境保護部主辦、中華環保聯合會承辦的年度高端戰略品牌論壇,已成功舉辦三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