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實際推廣高效照明產品748萬支,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450萬支的推廣任務。”隨著新一輪國家高效照明產品招標即將在16日開始,山東省政府節能辦資源處副處長梁振江8日說,國家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為山東發展高效照明產業提供了機遇,我省將打造魯東、魯中、魯南三大高效照明產業基地,從而分羹更加龐大的高效照明產業市場。 產值過億企業僅3家 “去年,煙臺紅壹佰照明有限公司是北方地區惟一一家中標國家高效照明產品的企業,在全國推廣700萬只高效照明產品,不但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有效拓展了企業的市場份額。”梁振江透露,今年我省又有兩家企業將參與投標。據介紹,2009年,我省創建653個高效照明產品推廣示范村(居),實際推廣高效照明產品748萬支,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450萬支的推廣任務。按中標價格銷售總額達5943萬元,獲中央財政補貼2831萬元,年可實現節電7.83億千瓦時,節省電費4.62億元,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78.3萬噸,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梁振江說,山東高效照明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淄博、臨沂、濰坊等市高效照明生產企業區域優勢、品牌優勢逐漸顯現。我省現有生產企業近50家,以生產緊湊型熒光燈、細管徑直管熒光燈、高壓鈉燈、無極燈等工業和民用產品為主。我省大功率節能燈還應用于北京奧運會鳥巢、水立方等場館和上海世博會主題館。 但2008年山東沒有一家企業中標國家推廣高效照明產品,2009年僅煙臺紅壹佰照明有限公司中標。高效照明產品市場潛力巨大,但絕大多數山東企業只是旁觀者,南方品牌高效照明產品占據絕對主力。”梁振江說,與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等先進省份相比差距較大,規模小、產品配套差、自有品牌缺乏等問題制約著山東高效照明產業發展。而此前對全省的高效照明產業調研發現,目前全省產值過億元的高效照明企業僅有3家,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和管理手段落后,產品品質檔次偏低。而我省節能燈省內配套率不足10%,造成企業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弱。企業只注重生產和銷售,忽視品牌培育和發展;有的企業只搞貼牌生產或委托加工。此外,廢舊燈管回收環節缺失,每年廢舊燈管回收率只有1%,存在著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的隱患。 建設三大高效照明產業基地 梁振江表示,我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會合作,在未來3年內將逐步淘汰10億支白熾燈,替代使用高效照明產品。“經過近幾年的推廣宣傳,廣大用戶對使用高效照明產品有了較高的認同感,市場空間也隨之擴大。” 據梁振江介紹,山東省政府節能辦根據調研情況,起草了《促進高效照明產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并由省政府發布。“我省將建設集產品研發生產、產品配套于一體的魯東、魯中和魯南三大高效照明產業基地,同時吸引高品質的配套企業在魯東、魯中、魯南產業基地設立辦事處或物流中心。培育發展電路板、電器元件、燈管等專業化配套企業,增強高效照明產品配套能力,降低生產成本。” 重點扶持生產自鎮流熒光燈、大功率節能燈、直管型熒光燈、無極燈的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發展,培育自有品牌。從根本上扭轉貼牌生產、委托生產的現狀,選擇適合市場發展需求并有較大影響力的“紅壹佰”、“科明”、“彩霆”等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爭取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據透露,我省通過節能產品認證的高效照明產品將納入政府采購清單。凡新建公共建筑安裝照明光源產品的,必須使用高效照明產品,未使用的不得進行驗收。在酒店、商場、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大力推動使用高效照明產品。力爭到2012年,全省創建2000個“高效照明產品推廣示范村”,農村高效照明產品普及率由10%提高到40%以上。 梁振江表示,“到2012年,全省高效照明產品整燈產量達到7億支,年均增長35%以上,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培育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8戶,其中,5億元以上的1戶、3億元以上的兩戶;省內產品配套率提高到30%以上;建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個;爭創國家名牌5個,省級名牌10個;企業基本建立廢舊燈管回收服務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