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競價倒逼風電行業降成本 技術進步成持續發展關鍵 |
(時間:2018-10-22 9:36:18) |
2018年10月17日,北京風能展首日,遠景能源創造了中國風電的一個里程碑——全國最高遠景150米高度全鋼柔性塔筒EN-141/2.5MW低風速智能風機在河北館陶完成機艙吊裝,創下了中國風機220.5米的最高紀錄。面對本屆展會“迎接平價新時代,拓展發展新空間”的主題,遠景再一次向全行業發出了呼喚變革的聲音,遠景集團創始人兼CEO張雷表示,“不能再比大小、稱重量、拼價格了。風機1%的電量提升,對應150元初始投資成本的降低。未來風電產業的發力點,是開發商技術升級引領,是比電量、拼質量。” 有預測提出,2018年行業新增裝機規模可能與2017年相當,但全年整機市場均價同比將下降近1000元/kW。5月24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同時下發《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2018年度)》。根據《通知》,主管部門放開了對風電項目的“照顧”,將行業推向競爭性市場,放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一邊是競價、補貼退坡的政策寒流;一邊是不少整機制造商為求得生存不惜打起價格戰:“不求利潤,但求訂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非理性市場行為頻頻出現,將行業發展拖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境地。是繼續以降低機組價格謀求“平價”,還是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發電效益實現“平價”?張雷認為,隨著技術進步,風電不僅需要實現平價上網,實現低價上網才是行業做大的前提。開發商作為風電產業的發展龍頭,應該在技術引領上發力,技術驅動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引導風電技術進步帶來度電成本下降的價值。 會展上,遠景能源副總裁兼首席產品技術官王曉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平價成為中國風電的新標識,由此而來的降成本壓力不斷傳導于設備環節,但拼價格而不是拼電量很可能傷害到風電的價值和投資商的利益。這意味著,傳統價格戰已不適應也無法引領風電平價新時代。遠景的風機技術一直在進步,始終致力于降低度電成本,平價時代的到來并不可怕。 此次遠景在現場最新發布的EN-141/3.6MW超低LCOE智能風機和遠景分布式智能風機獲得了鑒衡認證中心的技術認證證書。遠景能源副總裁兼營銷體系負責人田慶軍對記者表示,獲證的機型創造了行業的兩個“第一”:一個是中國3.6MW級別的陸上風機第一次獲得鑒衡頒發的型式認證證書;另一個是遠景能源是國內首家獲得鑒衡分布式風機技術認證的企業,也就是說遠景能源是中國首家設計出產分散式風機的企業。遠景希望這“兩個第一”能為中國風電重回“三北”和分散式風電健康、規模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促進中國風電行業的發展。 遠景的方向選擇似乎就是政策推動的應有之意。競價、補貼退坡絕非是給行業澆一盆冷水,風電行業發展多年,最初靠政策驅動,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如今將行業推向競爭環境,能夠讓有能力的廠商自己站起來,倒逼全行業降低成本,通過提升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