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綠證”或將釋放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 |
(時間:2017-7-4 14:36:42) |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大氣污染嚴重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綠色電力。此次先行試點“綠證”自愿認購交易,可以培育我國的綠色電力消費市場。 購買清潔電力將持有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7月1日,“綠證”自愿認購交易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意味著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出臺的 《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所謂“綠證”,是一種記錄特定的1000千瓦時上網電量來自哪個新能源風電場或光伏電站的電子憑證。截至201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了5.7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5%。中國化石能源利用率占一次能源的消費總量已經達到13.3%。有評論稱,“綠證”制度建立了全新的新能源消費方式。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處處長侯守禮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目前我國的風電裝機、光伏裝機都是世界第一,棄風棄光比較多,可再生能源補貼的缺口也較大,面對這種情況,必須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價格政策。我們試點綠色證書的自愿認購體制,一方面可以用市場化的機制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募集可持續的資金,以促進能源轉型,也為全體消費者、社會公眾踐行更加環保的綠色消費方式提供良好的支撐。每個消費者自愿行動起來主動購買綠色電力,讓消費的電力更加綠色、更加清潔,這是“綠證”的內涵。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經濟性的顯著提高,增強了相對傳統能源的競爭力,降低了可再生能源消費的門檻。鼓勵綠色電力消費將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將能源結構轉型由生產側向消費側推進。推動“綠證”交易體系的建設,將激活一個新的綠色電力消費系統,使清潔能源的環境效益具體化,并破解資金和價格制約瓶頸,釋放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提出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綠色經濟。綠色電力證書正式上線,將通過綠色電力消費帶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可再生能源發展。 據其介紹,綠色電力主要指可再生能源電力,發電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污染物,具有無碳、清潔、環保、可再生的特點。綠色電力證書多見于歐美,它是一種可以交易的商品,目的在于確保用電量中有一定的比例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它是衡量可再生能源環境價值的一種方式,通過市場方式形成證書的價值。除了能量價值外,“綠證”主要體現可再生能源的環境價值,這是傳統的化石能源所不具備的。在交易方式上,“綠證”交易一般與電力交易相剝離,證書的購買方可以宣稱發出或者使用的是高比例的綠色能源。 據悉,“綠證”按照交易形式分為自愿認購和強制性配額交易兩種,自愿認購的購買方包括社會公眾、政府機關、企業,強制配額交易是針對發電企業售電企業或其他的電力消費主體設計一定的配額考核的目標,利用主體需要利用購買認證來完成配額指標。 鄭聲安還表示,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中占60%,大氣污染嚴重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綠色電力。此次先行試點“綠證”自愿認購交易,可以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權威的綠色消費途徑,培育我國的綠色電力消費市場。還可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補貼資金來源,助力我國能源轉型,治理大氣污染。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