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破解棄風棄光棄水“三棄”發展瓶頸 |
(時間:2016-12-23 10:23:52) |
雖然規模已居全球首位,但一直困擾可再生能源的棄風棄光棄水“三棄”問題及可再生資源補貼缺口等難題,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數據顯示,2016年前10個月全國棄風棄光棄水電量達到980億千瓦時。上半年,僅棄風電量就高達323億千瓦時,逼近去年全年棄風電量。三北地區棄風形勢愈演愈烈,今年上半年,新疆、甘肅棄風分別高達45%和47%。 韓文科分析,造成棄風棄光棄水的原因比較復雜。在目前電力需求降低的形勢下,一些地區盲目上馬可再生能源。此外,可再生電力建設與電網發展不協調,就地消納能力弱等,都是新能源棄電的重要原因。 “解決‘三棄’問題非一朝之功。”韓文科說,“十三五”規劃在調低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太陽能發展目標的同時,要增加本地消納,同時增加電網的接受和輸送能力等。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日前談及可再生能源時表示,要努力把三北地區的棄風棄光率控制在5%以內。其他地區基本做到不棄風,不棄光。考慮到目前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問題,“十三五”布局也做了比較大的調整,主要是往東部和中部發展。 為此,“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風電項目電價可與當地燃煤發電同平臺競爭,光伏項目電價可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水電棄水問題基本解決,限電地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年度利用小時數全面達到全額保障性收購的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清潔能源若想得到大規模利用,需改變傳統電力規劃、生產、傳輸、調度和用電方式。按照電源—電網—儲能—用電全產業鏈條綜合發展原則,對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各級電網統一規劃、設計、建設。 解決可再生資源補貼缺口問題,也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捉襟見肘,缺口越來越大。如何降低成本,減少補貼,不僅關系到能源行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轉型能否成功。”李仰哲指出。 可再生能源補貼絕大部分來自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工商業用電每千瓦時上繳可再生能源附加費0.019元,足額征收的話是800億元。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做到足額征收,導致補貼的發放拖欠嚴重。 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累計達到550億元。大量并網發電、具備補貼發放資格的項目,由于電價附加費用收取不足,遲遲拿不到應得的補貼。 為此,規劃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可再生能源綠色證書交易機制,進一步完善新能源電力的補貼機制。同時與碳交易市場對接,降低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財政資金補貼強度,為最終取消財政資金補貼創造條件。 專家指出,差價補貼要變成定額補貼加綠色證書的模式。現有的固定補貼還會保留一段時間。隨著財政補貼逐漸減少,最終補貼將退出。同時補貼方向也會作出調整,傾向小而散的分布式能源。另一方面,在條件成熟時,將推進配額加綠色證書交易機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